学历提升:高起专、专升本,一年半+拿证
自考、成考、开大 = 名额预留+定制服务
可解决前置学历、学籍补录、作业考试全托管
微信 53155192
深夜十一点,孩子均匀的呼吸声从卧室传来,客厅台灯下 ,林晓合上电脑,揉了揉酸胀的眼睛,屏幕上还留着报名页面的倒计时——这是她为“宝妈学历提升”项目填写的第3份报名表 ,前两次都因“孩子生病 ”“幼儿园家长会”等理由搁置,鼠标点击“确认支付”的瞬间,她忽然意识到:这不仅是报了一个名 ,更是给自己的人生签了一份“不妥协 ”的契约。
林晓的学历提升之路,始于一次家长会 ,当老师随口问“您是本科毕业吧”,她下意识点头,事后却对着专科毕业证发呆 ,作为3岁孩子的妈妈,她习惯了把“妈妈 ”刻进身份标签——每天接送、做饭 、陪读,连逛街都只母婴专区,但丈夫那句“你当年要是再努力点 ,现在也不会总提‘当年’”,像根刺扎进心里。
报名过程比想象中曲折,选专业时 ,她在“学前教育”(对口但无感)和“汉语言文学 ”(热爱但就业窄)间纠结半个月,最终选了后者——不为别人,只为“自己喜欢” ,凑学费更是难:压岁钱、年终奖,甚至偷偷把攒了半年的“美容基金”取出来,丈夫起初反对 ,“你一个宝妈,折腾这个干嘛? ”直到她红着眼说:“我不是折腾,是想让孩子知道 ,妈妈也有自己的梦想 。”他才默默转了钱。
备考的日子,是和时间的极限拉扯,每天5点起床,趁孩子没醒背单词;送完幼儿园 ,在车里刷半小时题;晚上等孩子睡了,再抱着书啃到凌晨,最崩溃的一次 ,孩子半夜高烧,她抱着医院挂水,手里还攥着《古代文学纲要》 ,护士笑着说:“大姐,您比高考还拼。 ”
她学会了“见缝插针”:超市排队时刷政治题,做辅食时听英语听力 ,甚至给孩子讲绘本时,都在心里默背“儿童发展心理学”,有次模拟考没过 ,躲在被子里哭,孩子醒了,拍着她的背说:“妈妈不哭,你讲故事也厉害 ,下次肯定行 。 ”那一刻,她忽然明白:宝妈的“强大”,从不是无所不能 ,而是在破碎的日子里,依然能拼出完整的自己。
领证那天,林晓特意穿了件红裙子 ,孩子举着证书在她前面跑,阳光照在封面“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 ”几个字上,晃得她眼眶发热 ,她忽然想起报名时填的“目标”——“不是为了升职加薪,是想告诉孩子,妈妈也曾在努力奔跑。”
她偶尔会给公众号写稿 ,收入不多,但文字让她找回了久违的“自我 ”,家长会上,再被问学历时 ,她能坦然拿出证书;孩子画画,她能讲“梵高的星空”背后的故事;甚至辅导作业时,都能用“这个字出自《说文解字》”让孩子目瞪口呆 。
林晓的故事 ,是千万宝妈的缩影,学历提升从不是“镀金 ”,而是妈妈们在“妈妈”的角色之外 ,给自己留的一盏灯——照亮被琐碎掩盖的梦想,也让孩子看见:人生可以不止一种活法,从报名到拿证 ,真正的“证书”从来不是那张纸,而是那个在妥协中坚持、在疲惫里清醒的自己。